对重度残疾人帮扶的想法

2023-05-10 14:56:27

    我最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当今时代,及未来中国,社会福利越来越好,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的需求也会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层面过度,那么对重度残疾人的帮扶,需要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本人是个脑瘫患者,二级残疾人。2013年开始接触网上的脑瘫患者群体,后来延伸到重度残疾人群体。随着时间推移,对这个圈子有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每天生活在固定的环境里,父母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那种冷清孤独寂寞无助,让他们内心极度渴望交流和陪伴,甚至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演变成抑郁,最后直至精神分裂。

    圈内有位朋友,网名叫天哥,今年30多岁了,他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父母去工作,就他自己在家。没有网络之前,每天只有看电视度日,没有人跟他说话,只能跟着电视剧里的剧情或悲或喜。而他上网后,2012年接触到YY直播,他逐渐的交到了一些朋友,每天陪着他直播,说话,玩乐。每个月还有些收入,日子过得很愉悦,人也开朗了许多。

    还有一位,网名叫龙少,也是脑瘫患者,语言方面不是很方便。他虽然可以自主行动,但是活动范围很小。他开直播后也交到了不少朋友。甚至得到不少姑娘的青睐,我们开玩笑说“他有72个女朋友”。虽然是句笑谈,也说明他非常渴望跟人交流,并且非常努力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除他两位外,单我们组织的YY直播公会就有超过50位这样的残疾人在做直播。其实,人是需要交流的动物,残疾人做直播,最大的好处是有机会跟各个层面的“活人”交友、交流。其次才是实现自身价值。在交流过程中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结交朋友、交流思想等等。这是一种非常有益于残疾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在交往中,我遇到了一个疑似精神分裂的朋友。那哥们儿也是重度脑瘫残疾人,讲他的经历时,他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有很多身份的人,如:英雄,保镖,侦探等。听着就像电视剧情节。细想以他的身体状况有这些经历是极其不合理的,但他坚信那就是他的经历。这种情况与我最近阅读的《心理学与生活》中“夸大性妄想症”的症状极其吻合。由此看来,缺乏交流,缺乏陪伴能使人抑郁、焦躁、妄想,甚至精神错乱。

    我们圈子里边还有很多不识字的朋友,我初时接触他们就在想办法去帮助他们阅读。我参考科大讯飞论坛里面的C#高手写的demo,做了一个软件。最终改用了百度的技术,不仅可以读QQ,旺旺等社交软件消息,连图片上的文字也能读出来。

    这个软件对圈子里小伙伴们的生活影响挺大,最初使用的朋友们已经基本可以自主阅读,并且在软件辅助和我的指导下开了网店,有了些许收入。

    收益最大的一位,名叫崔越,他不会说话也不识字更不会手语,但他能听懂我们说话。平时跟我们交流时,他“比划”我们一群人猜,一件小事都需要猜半天。我给了他新版本的识字软件,并教会他操作,他居然兴致勃勃地在群里发他拍的,他已经弄懂了的图片,有手机充电器上的说明,大米袋子的正面文字,药的说明书等等。这哥们一边开着视频一边试验,每成功一次就给我竖个拇指,特别开心,因为他可以顺利读懂以前弄不懂的文字。   

    我们这些重度残疾人在一起聊天,居然为一个朋友化解了危险。网名叫天使的朋友,父母出外上班了,他自己在家,轮椅倒了,把他卡在一个空隙里,呼吸困难,我们在群语音里听到他呼救,我马上给他父母打电话,他父母才及时赶回家救他。由此看来,网络不仅可以帮助这些重度残疾人交流,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现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大多数都已经找到了自己事做,有的做直播,有的开网店,有的做微商,有的做兼职,有的玩游戏,大家分组工作,一起开心。

    通过这些事,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重度残疾人对于交流,陪伴,朋友的渴望。而且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这群人也会实现自身价值。之前我参加过一个残联活动,里面讲到一些残疾人的事迹。其中有两个重度的脑瘫患者:一个是IT男,一个是女作家。他们各自通过电脑,通过网络在实现了理想。

    所以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对于重度残疾人,送他们一个网络世界,送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取暖,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实现价值的位置,这比送他们些钱粮更有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时代在进步,帮扶也应与时俱进。



精彩继续,逐梦等你~

长按下方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百姓生活网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