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百姓生活网门户

大连人力资源市场温馨提示:谨防求职陷阱!

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2022-08-01 00:33:07


为了更好的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整治侵害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特此温馨提示:谨防求职陷阱!

 

大学生求职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供求职者参考,加以防范!


提高警惕 规避求职风险

想要兼职要交培训费

社会上一些中介机构,名义上为大学生提供兼职机会,但是实际上是骗中介费。因为要给新人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培训时要用些产品,所以刚开始就收钱作为培训费。


招聘会推销兼职搭讪增多

经济危机下,由于薪资下调等原因,兼职正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选择。“路边”兼职的大量出现,也是抓住了现在职场人的这种心理。对于这些主动推销的职位,除了防止被骗钱,。


以高薪为诱饵  骗人先掏钱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就以夸张、离谱的高薪为诱饵。等到求职者办理“入职手续”时,对方就会要求应聘者交“建档费”、“服装费”、“风险压金”。


串通医院“分赃” 专坑求职者体检费

不法分子与不法医院、医疗所勾结串通,以"招聘"、"体检"为名,告诉求职者已被录取,让求职者到指定医院体检,在求职者交纳数十、数百不等的体检费用后,或让求职者等待录用通知或说求职者身体不合格,给求职者带来损失。


扣留证件要求求职者做不正当商业行为

初次求职者一般经验缺乏,加之防备松懈,因此市场上有人设陷阱,诱骗无经验的求职者(尤其是学生)从事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用不当手法扣留求职者保证金、证件等,使求职者无辜受害。


暗收违约金

“有些用人单位太黑了,签完协议后,采取卑鄙的手段收取毕业生的违约金。”某大学就业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她说,一些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履行协议期间采取各种手段逼毕业生主动提出辞职,然后收取违约金,最高的违约金竟达5万元。


“挂羊头、卖狗肉”

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招聘时说招编辑、记者,实则是招广告业务员。如打出招聘财务总监、工程师等广告,而实际上却是做一些与之无关的工作。


借招聘储备人员

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就杳无音信了。其实,这种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积累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利用网络招聘进行广告炒作

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迅速,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宣传。通过长期发布招聘信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见光率”,另一方面利用可观的招聘信息数量,制造一种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便,进行的一些广告炒作。


真假培训

有些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训后上岗”,其实,这些信息中以“培训为主、上岗为辅”的情况居多。不少企业确实在培训者中招用了一些人员,但更多的是培训结束就没了下文。他们正是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培训优惠政策,从政府补贴中获取利益。他们不仅仅浪费了求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和利益。


求职贷

所谓的“求职贷”,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毕业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毕业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贷款过程的产生,信贷机构虽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而这些钱,都由毕业生个人承担。一旦毕业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毕业生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


培训贷

一般指培训机构和P2P网络贷款机构进行合作,对培训者进行借贷,培训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还款。现在招聘公司(实则为培训机构)多借助招聘网站以招聘的形式对求职者进行有偿高额培训。


注意事项

本着对求职者负责的态度,我们郑重提醒求职者。

1、填写个人简历时,请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你的联系方式,这样会使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联系方式,从而导致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强烈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勿长时间关机,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2、在接到企业的面试时请特别注意:

(1)在收到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电话时,请务必再登录人才网站核实一下这个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移动电话与你联系时,首先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和了解企业信息。

(2)请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

(3)绝大多数招聘单位不会主动派车去接应聘者,应聘时勿与陌生人到偏僻地方,勿将手机等财物借给陌生人。

3、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时,请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求职者不要相信。

4、拒交各种招聘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

5、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

6、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7、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8、谨慎签定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9、发觉被骗,及时报案。

 

各种骗局频频伤害着刚走出校园缺乏社会经验的毕业生们,大连人力资市场在此提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都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大连劳动保障

监察大队

投诉电话:

大连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4369110           

中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2799610

西岗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39608681          

沙河口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4610120

甘井子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6589470       

旅顺口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62682217

金州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65891555       

普兰店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3118624

瓦房店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5630056       

庄河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9725695  

长海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9884660           

保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730746

长兴岛经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8528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