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只想着,孤独是人海如盲,一柄乌伞走夜雨,纵轻旅亦恐孤寒。如今忽觉,该是荒原落雪,暖盏无朋,听了一宿的残阙,虽千山吾独往矣。
但是,这又有什么呢?人生就像喝水,咕嘟,咕嘟,咕嘟,一杯子,一辈子,就完了。
1.
1989年,科学家发现一只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她叫Alice。
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她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没有人理睬。原因是她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
鲸鱼只能靠声波交流,所以,没有同类可以听到甚至察觉到Alice的存在。
她不能交友、交流、交心和交配,只能像幽灵一样在大海里游来游去。
一堆同类围在一起咿咿呀呀的聊天,一只鲸鱼说了一个冷笑话,她用52赫兹的声音笑得前仰后合,但是大家压根察觉不到它。
她碰到喜欢的鲸鱼小伙,时时刻刻都想徜徉在他身边,乐此不疲的把小鱼群驱赶到他周围。
她看着他开心难过,看着他和另一条鲸鱼生儿育女,看着他生病游不动了,消失在大海里。她说了千万遍“我喜欢你”,却从没被听到过。
科学家搜寻了三年才找到她,她独自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从太平洋穿越西北通道后到达大西洋,等待着茫茫大海的某个角落里传来另一声52赫兹的问候,“嘿,你在干嘛?”。
2.
数学上有一个概念:一个数的因子如果只有1和它自己,那么这样的数字就被称为质数。
从定义就可以看出,质数是个很孤单的数,比它们更孤单的应该也只有1了。
质数显得孤单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在自然数中的分布非常稀疏,彼此的间隔也看起来越来越大:10以内,有4个;100以内,有25个;1000以内,只有168个……
但是数学家还是愿意相信质数并不孤独,因为有孪生质数存在,即相差为2的质数对,比如3和5,5和7,11和13,17和19……
于是数学家提出了孪生质数猜想:存在无穷多对质数,它们的差为2。
时至今日,数学家们仍然无法判断这个美丽而又简单的命题的真假。质数是否孤独?仍然是个谜。
3.
想必,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吧?
早上急忙出门,东西被自己弄掉到地上,晚上到家,它们还安静的躺着。
收藏在钱包里的电影票根,厚厚的一打,没有一张是重复的。看到一篇笑话复制了下来,却不知道该点开谁的对话框。
戴着耳机永远是最大声,根本不会留意是否有人会呼唤你的名字。火锅店卡座爆满,宁愿离开也不好意思坐双人桌。
凌晨三点看球,喜欢的球队夺冠,想诉说喜悦,点开微信,才发现聊天记录只有漂流瓶。深更半夜,左手抱着被子,右手刷着朋友圈。
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努力证明与别人的不同,什么时候起,我们为了融入一个群体装着和别人一样。
是否有一刻,我们会厌恶着,为了融入而假装出来的自己,我们期待着,能有个圈子交流自己的心声。
我们都是一个人度过,与自己对着话,多想能多一个人在身边,多一个人就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害怕自己说错的一句话,让别人心忧不快,然后小心翼翼。会想跟别人说上几句话,却又犹豫地咽回嘴里。
在社交网络里,我们都期待过别人随手的一个称赞,消息栏亮起的红点,也怀疑过称赞的人,未听懂我的声音。
人和人之间永远不可能真正的透彻的交流,语言总是有歧义有瑕疵。你的任何真正的想法,永远被禁锢在你的脑海里,无法挣脱。
4.
微信群,好多人。
夜晚你难过着,发了一句“有人在么?”
没有任何回应。
你发了一个10块钱的红包,分成20份,7秒被抢光。
你激动,发了一句“你们都在呐?”
没有任何回应。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出生时虽然父母陪伴,但是咿咿呀呀、嚎啕大哭却无人能懂。死亡时虽然亲人在侧,但是喃喃自语、脑中所想却无人知了。
原本我只想着,孤独是人海如盲,一柄乌伞走夜雨,纵轻旅亦恐孤寒。如今忽觉,该是荒原落雪,暖盏无朋,听了一宿的残阙,虽千山吾独往矣。
但是,这又有什么呢?人生就像喝水,咕嘟,咕嘟,咕嘟,一杯子,一辈子,就完了。
(全文有删减)
本期嘉宾:《夜听》听友董放
丹东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
如果你热爱“主播”工作,如果你有一个“声音梦”,请告诉央广新闻,我们帮你圆梦!每周三,我们推出粉丝“夜听”专栏啦!让更多人听见你的才华吧!
投稿邮箱:yeting@cnr.cn 内容:完整声音作品(别忘记附文字稿和个人照片哦)
大家都在听↓
夜听 | 爱力所能及的人,做见好就收的事
夜听 |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想辞职的
夜听 |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作者:衷曲无闻(ID:zhongquwuwen)
结束曲:黄韵玲《听一首伤心的歌》
本期编辑:李昭翼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往期节目